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理财 > 基金理财 > > 正文

准备“去金融化”的京东金融

2018-11-08 13:30:24来源:钛媒体

离宣布融资 130 亿两月有余,京东金融宣布改名。

9月17日晚,用于公众沟通的京东金融官方微博、头条、抖音账号,由“京东金融”集体更名为“京东数科”,英文缩写为 JD.D。

今年上半年,巨头公司的金融业务相继更名,百度金融4月分拆后宣布更名为“度小满”,蚂蚁金融云现已升级为“蚂蚁金融科技”。京东金融还向媒体透露,当前也正在筹划集团品牌更名,未来“京东数科”将作为集团整体品牌对外呈现。

京东数科 JD.D 的缩写,也让人联想到去年11月京东金融与红杉资本联合举办的「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同样的缩写JDD,最后的字母D既可以代表“Discovery”,也可以双关代表“Data(数据)”。

此外,截止钛媒体发稿,京东金融的公司主体名称尚未变化,运营主体名目前还是“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也没有变化。

无论运营主体名是否更改,京东金融在品牌名中去掉“金融”二字显然正是其“去金融化”转型的发展脉络暗合。

今年4月,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曾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京东金融未来将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转型为科技输出的角色,业务形态由“B2C”转变为“B2B2C”。

成立四年有余的京东金融,战略几经演变(详细发展历程和战略演变可参考钛媒体《京东金融,四年追击》一文);而在近半年时间内,京东金融又相继完成了一次彻底的组织架构大调整,以及总额为13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来到了 1330 亿人民币的历史高点。

2018年2月,京东成立了“城市计算”事业部,隶属于京东金融。

这个由“城市计算”概念提出者、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领域负责人郑宇博士担任负责人的事业部,今年上半年陆续披露了其技术实力和愿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致力为城市环境、交通、规划、能耗、商业、安全、医疗、信用城市和电子政务等领域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目前,京东集团已向这一事业部投入了大量高端人才和研发力量。

有关这一事业部的最新进展是,7月,京东城市挂牌中国雄安集团,已经在雄安启动了城市建设项目。

此外,京东金融今年还低调成立了“京东金融研究院”,目前已陆续发布监管科技(Comptech)系列行业报告。

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京东金融的估值涨了近两倍。

改名背后的战略迭代

事实上,梳理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近期言论,“数字科技”早已是一个高频词汇。

7月12日,在B轮融资公布时,陈生强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继续坚持“数字科技战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

一个月之后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陈生强首次将金融机构与“数据科技公司”并列提出。“在大湾区,金融机构在线下拥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能够跟数字科技公司融合起来,共同发挥优势,就能够更好的做好创新,为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服务。”

同一时期,京东金融又低调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大调整——将拆分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事业群,分别打通C端和B端的产品、用户、业务风控、前台研发职能,其中:

个人服务群组由消费金融部,财富管理部,证券业务部,众筹业务部,农村金融部农村渠道部,保险事业部与支付业务部等C端业务部门组成,由许凌任组长;

企业服务群组则由供应链金融部,金融科技业务部,农村金融部农村信贷部,保险业务部与支付业务部等B端业务部门组成,由姚诚彰任组长。

两位事业群组的组长直接向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汇报,原各部门负责人均向事业群组组长汇报。组织架构是为业务服务的。此次彻底的调整架构,可以看出陈生强求变之心切。

这背后是京东金融一次重要的变道——去资产化,由“做金融”全面转向“做技术”。

2013年京东金融成立之初,其实也是希望依托京东庞大的用户群体做B2C业务,但陈生强很快发现中国其实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这个判断最终成为京东金融从1.0到2.0升级的推动力之一,即把自己的技术能力输出给金融机构,让业务模式从B2C转变为B2B2C,也让自己从一家金融公司向一家科技公司转变。B2B2C模式即通过服务B端金融机构,最终达到提升金融机构C端用户客户体验的目标。

如开篇提及,京东城市事业部的成立也是“京东数科”拓展业务边界的显著动作。

城市计算事业部负责人郑宇博士曾透露,城市服务事业部为一级事业部,“一级事业部不像一个小组或者研究院,它是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可以发展得很大。从数据到研究到开发到市场,能够形成一个闭环。”另据一位接近京东金融的人士透露,该事业部并不从属于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事业群。

郑宇透露,城市服务事业部的主要工作有三点:一方面给国家相关机构提供服务;一方面给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行业痛点;此外还与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一些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联合实验室等等。

显然,这是一个京东金融在 to G(政府)层面的业务布局。如果说此前由“做金融”转向“做技术”仍在“金融科技”涵盖的领域之内的话,在加入城市服务等业务之后,“数据技术”一词恐怕才更符合如今京东金融的整体业务定位。

怎么理解“不做金融”?

今年上半年,京东金融的发声“不再做金融”,引发业界热议。

这个说法要怎么理解?事实上放弃金融业务的说法,并不准确。按照京东金融负责人陈生强的说法,这并不是指要放弃供应链金融、白条等金融业务,而是“未来收入结构的改变”。陈生强表示,

“未来京东金融的收入,将来源于服务金融机构产生的服务性收入,而不是拥有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更准确的说,这是一个“去资产”的过程。

这意味着,京东金融在未来将不直接持有金融资产,京东金融未来会把白条、京宝贝、京小贷等资金和资产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京东金融帮助金融机构运营,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以消费金融产品“白条”为例,京东金融在未来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包括联合建风控模型等,而资产直接放在金融机构。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京东金融由赚用户(C端)的钱,逐步转为从企业端(B端)赚钱,帮金融机构运营业务,转变为服务型公司。

但其与外包不同的是,传统的外包业务是指IT公司帮金融机构做一个系统,但却也止步于卖一套系统,仅解决了开发问题,但不会涉及运营问题。相对而言,京东金融由于有场景资源和具体实现,可以实现全链条服务,以借贷业务为例,从获客到最后的催收,依旧可以由京东金融来运营。

与同一条赛道上的创业公司相比,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很明显——有流量,有牌照,有经验。在业务跑通之后,便可以强化2B服务,把自己已经成熟的业务经验开放。

京东金融副总裁曹鹏曾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金融C端业务就像试验田,在试验田里把技术跑通,然后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根据京东金融公布的信息,截至目前,京东金融战略合作的金融机构达到11家,与400余家银行、120余家保险公司、110余家基金公司,40余家证券、信托、评级机构的合作,是唯一一家实现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所有银行类型全覆盖的科技公司。

不过,眼下所有金融科技“赋能者”都还面临着一些类似的难题——包括运营历史较短数据有待考验、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大客户对于公司的营收贡献占比高、智能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政策性风险等等。

截止目前,京东金融并没有披露任何营收和利润数据。

7月,京东金融宣布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投资人签署了具有约束力增资协议计划。上述这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可以看作京东金融此时需要的有力背书。

关键词: 京东金融

推荐内容

热点